主题: 美国退出“量化宽松”牵动新兴经济体神经
阅读: 770次
关系网管理员 关系网管理员
关注人数:0
发帖数:1586
本群积分:7911
1 楼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中国社会科学院全球治理研究室副主任黄薇女士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退出”,可能是未来几个月最重要的全球金融事件。

8月25日,一年一度的全球央行行长年会在美国怀俄明州杰克逊霍尔落下帷幕。此次年会的主题为“非传统货币政策的全球尺度”,其中美国“量化宽松(Quantitative Easing,缩写为QE)”的退出成为讨论焦点。

今年6月,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发表了“如果经济走势达到美联储的目标,美联储可能会在今年开始放缓购债券步伐”的言论。之后,受美国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预期的影响,全球金融市场发生震荡。其中最为“受伤”的当属新兴经济体国家,股市下跌、货币贬值、资金撤离、资产价格下降等问题正在困扰新兴经济体国家。

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为何要退出?何时退出?将产生哪些影响?就这些问题,中国青年报记者近日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全球治理研究室副主任、国际经济与战略研究中心(原美国经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黄薇女士。

美国“量化宽松”的“前世今生”

什么是“量化宽松”政策?

黄薇解释说:“量化宽松是一种特殊的、非常规的货币政策。直白地说,就是通过加印钞票来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在传统货币政策已经无法再将利率进一步调低的时候,美联储可以拿加印出来的钞票去购买美国财政部发行的国债或其他有价债券,通过这种方式使国债利率维持在一个相当低的水平。国债利率作为一种基准利率,可以影响金融市场其他产品的定价。因此,可以通过影响国债利率来影响长期利率,使得长期利率保持较低水平。”

现在谈论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退出”,需要回溯一下量化宽松政策的“进入”。美国量化宽松政策一共推出过三轮,最早要追溯到2008年。

2008年9月,雷曼兄弟轰然倒下,美国爆发次贷危机。伯南克果断推出了首轮量化宽松(QE1)政策。美联储在QE1执行期间(2008年11月25日-2010年4月28日),共购买了1.725万亿美元资产。虽然美国经济依然低迷,但这第一轮量化宽松政策把华尔街金融公司从破产的边缘拯救了出来。

2010年4月,美国的失业率依然停留在9.6%的高位。此时,希腊爆发主权债务危机,欧洲和整个世界经济再次陷入低迷。2010年11月4日,美联储宣布启动第二轮量化宽松计划(QE2),增发了6000亿美元的货币。QE2虽然成功消除了通货紧缩的担忧,但美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依然不理想,就业形势也没有明显好转。

2012年9月14日,美联储推出了第三轮量化宽松计划(QE3),具体措施为每月购买额度为400亿美元的抵押贷款,延长超低利率政策至2015年中期,以进一步支持经济和就业市场的复苏。

量化宽松要“功成身退”

为什么要采取量化宽松政策?

黄薇解释说:“在经济危机发生时,国家会出现一些融资困难,民众对经济前景的信心下降,投资活动减少。因此,政府需要通过调低利率来降低融资和投资的成本,刺激经济活动。借款需付的利息少了,投资成本低了,民众的投资热情就会随之上升;政府遇到财政困难时的融资成本也会降低。因此,量化宽松对公对私都有好处。”

目前看来,量化宽松对于美国经济而言确实是“有功之臣”。

“首先,它降低了资金成本,鼓励了市场经济的再度活跃。其次,在实施量化宽松政策时,美联储由利息获得的净利润也在上升。按照美国法律,除了维持日常运营的费用之外,美联储利润所得的主要部分需要上缴美国国库。美联储历年年报显示,自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美联储返还国库的利润相当于危机前水平的2.57倍左右,这对美国财政是一种有力支持。因此,总的来说,量化宽松对于美国经济的影响是正向的。”黄薇说。

虽然量化宽松政策对美国经济的复苏起到了正面作用,但是,作为一种“非常规”的措施,如果不“见好就收”,就容易“过犹不及”。因此,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如今要“功成身退”。

黄薇说:“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量化宽松政策可以作为刺激经济增长的手段来使用,但美国经济目前已有逐渐走上正轨的迹象。2013年美国第一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为1.8%;刚刚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第二季度的GDP增幅达到2.5%。在经济增速企稳的情况下,继续刺激的必要性开始下降。如果此时不退出量化宽松,可能会引发其他新问题。因为在经历了长期的宽松政策之后,大家对风险的敏感度会下降,会导致资金在高风险地带聚集;另外,还会带来价格和通胀方面的担忧。”

“退出”时间表仍不明朗

美联储近期公布的一次会议纪要表明,如果经济复苏情况符合预期,美联储有望缩减每月850亿美元的购债计划,开始时间最早可能在即将到来的9月。但量化宽松政策具体将于何时退出,将以何种力度退出,美联储仍未作出明确解答。目前,“9月”和“12月”是业内人士认为可能实施初步“退出”的两个时间节点。

“退出量化宽松是美联储必然要迈出的一步。问题的关键在于美联储退出的时机和节奏。对美国而言,如果退得太快,可能会把现有经济复苏的势头压下去;如果退得太慢,潜在的风险就有可能爆发。因此,具体何时退出,美联储现在也在相机抉择。关键要看未来几个月美国经济的整体表现,通胀率和就业率仍是重要的参考指标。一般认为,量化宽松退出将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应该不会在一两年之内就彻底退出。退出的路径应该是:先减小购债规模,再逐步停止购债,最后是抛出债券、调高利率。” 黄薇说。

新兴市场“惊慌失措”

对于新兴经济体而言,美国量化宽松到底何时退出,更是一个严重关切。美联储现在只是作出了“退出”的“预告”,新兴经济体金融市场已经“惊慌失措”。

黄薇认为:“美联储提前放出风声,是一个惯用策略,通过言论对市场进行干预,改变市场预期,以期在具体政策出台之前给市场一个缓冲时间。”

但是,对于新兴经济体的金融资本市场而言,这个缓冲显得有些“颠簸”。

美国量化宽松退出对新兴经济体的最大影响,是国际资本流向发生变化,具体表现为部分国家面临“资金出逃”的问题。黄薇说:“在量化宽松政策实施之时,由于西方主要国家央行利率接近于零,而新兴经济体的利率均高于发达国家,套利资金持续涌入新兴经济体。据统计,过去4年来,美联储量化宽松项目促使3.9万亿美元的西方资本流入发展中国家。现在,新兴经济体的增速放缓,如果美国经济转好,美元资金投资回报率更高,跨境资本就会撤出新兴经济体,转而回流美国。资本大规模撤出的后果,就是资本市场动荡,如股市下跌、汇市货币贬值等。”

据彭博社数据,自今年5月以来,新兴市场股市市值已蒸发了超过1万亿美元。印度、印尼、巴西、南非、马来西亚、泰国、土耳其等国货币的币值全线下跌。这种剧烈震荡,让人依稀嗅到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气息。日前,美国国际金融服务公司摩根士丹利更是为几个新兴国家的货币取了一个“脆弱五兄弟”的绰号,这5种货币是:南非兰特、印度卢比、巴西雷亚尔、印尼盾和土耳其里拉。

据报道,在8月的全球央行行长年会上,墨西哥央行行长卡斯滕斯表示,如果纵容市场动荡,风险将更多累积在新兴市场内部。当下最重要的是,美联储应该让退出量化宽松计划更清晰。

中国受影响相对较小

作为新兴经济体国家之一,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退出,对中国会有多大影响?

黄薇认为中国所受的影响相对较小。她说:“在新兴经济体中,中国的情况比较特殊。中国的经济规模最大,资本市场没有完全开放,政策调控能力强,所以,相比于其他新兴经济体,中国所受的影响没有那么大。但中国也不是完全绝缘的。”

虽然自身受到的冲击不那么大,但中国目前也在尽力帮助其他一些新兴国家抵御资本外流的风险,比如金砖国家外汇储备库的建立,就是一项有利举措。8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表示,金砖国家的应急储备安排将在不久后启动,金砖国家将建立规模1000亿美元的联合外汇储备库,中国的出资比例将会是所有成员中最高的。

“有了这个储备库,当有金砖国家面临大规模国际资本冲击和变动时,可以通过向储备库申请资金来缓解临时性的外汇资金缺口。尽管目前规模有限,但作为现有国际金融稳定机制的一个补充,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基金的建立,对于稳定市场信心有着巨大的作用。建设金砖国家外汇储备库,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态度。”黄薇说。

除了建立金砖国家外汇储备库这样的举措,黄薇认为,要应对美国量化宽松退出的影响,新兴经济体还应通过加强资本账户管控、增强政策协调等方式,降低自身风险。同时也应加强与美国的沟通,督促美国与其他经济体加强信息交流。

美国对世界经济应更负责任

但是,对于新兴经济体的诉求,美国有关官员的表态却让人有些失望。据媒体报道,亚特兰大联储主席洛克哈特近日发表言论称:“我们只有担心美国利益的使命。如果美联储政策对其他国家造成重大影响,这些国家也只能适应。”美国圣路易斯联储主席布拉德也表示:“国内经济是首要政策目标,美联储不会单单基于新兴市场的波动就改变美国的政策。”

针对这样的言论,黄薇认为,美国货币政策关注美国国内经济无可厚非;但是,作为国际货币的发行国,量化宽松政策退出的外溢效应也不能忽视。美国应与其他国家加强信息沟通和磋商,最大程度地降低退出量化宽松带来的负面效果。

8月27日,中国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在北京表示,中国呼吁就美联储欲逐渐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计划展开进一步磋商,以避免给全球经济带来不必要的风险并扰乱货币市场。此前,据路透社报道,韩国方面也曾表示,将在9月的莫斯科G20峰会上向美国极力陈述,希望美联储在决定退出量化宽松时,能够认真考虑全球经济起伏不定的情况。

本报北京8月30日电

共 1 页  
主题: 美国退出“量化宽松”牵动新兴经济体神经

登录后即可回复